喜报!我院“四缝穴”祛积疗法入选德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发布时间:2023-06-09 AM08:27:47       来源:

日前,德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工作。经积极申报、资料初评、专家评审等程序,我院“四缝穴”祛积疗法入选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

四缝穴为经外奇穴,位置在除大拇指外四根手指的横纹上,位于第二至第五指掌面,第一第二节横纹的中央。它能调理中焦的问题,如消化不良、顽固咳嗽、腹泻等。

《针灸大成》认为,食指对应小肠,中指对应三焦,环指(无名指)对应肝,小指对应肾与命门。”《针灸秘验与绝招》中就说到:患儿面黄肌瘦,头发打缕,食欲不振,视其腹部微胀而扪之有青筋或硬块,是为疳积。一般针刺四缝穴一次即食欲旺盛,两次就有可能痊愈。

总而言之,四缝穴的作用范围非常广泛,加上人的手指感觉灵敏,调理起来往往效果迅速。尤其是针刺四缝穴,很多波及到脾胃的问题,都能通过针刺四缝穴加以调理,对表里邪气的祛除,对人体气机、气化的调整,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本疗法起源于明朝初期董宿的《奇效良方》。至明朝末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对四缝穴的定位有了更精准的论述。到清朝中期,在赵学敏的《串雅内外编》中本疗法得以进一步完善。晚清廖润鸿的《针灸集成》又丰富了四缝穴的定位,拓展了针刺四缝穴疗法的临床应用。

我院老中医孙德勇在古人应用的基础上独创“一摸、二看、三定位”的四缝穴病变治疗点,使治疗更加精准,效果更加突出,并传承于原针灸理疗科主任何传文。

何传文对本疗法有独到见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又经现针灸理疗科主任王传侠及主治医师宗婷婷、杨雯进一步总结发扬。“目前、此疗法已经广泛用于小儿疳积、厌食,成人的胃肠系统疾病,包括食欲不振、反酸、腹胀、神经衰弱等疾病。”王传侠主任说。

近年来,我院针灸理疗科积极整理四缝穴治疗疾病的文献资料,不断总结,对取穴更加熟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众多患者减轻了病痛,诊疗效果突出。下一步,针灸理疗科将继续溯本求源,发掘传承,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充分并利用新媒体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院开展“迎六一”亲子互动活动
下一篇:我院开展“安全生产月”专项检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