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健康康过大年”主题月-----健康知识宣教二

发布时间:2016-03-23 PM02:45:34       来源: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别人。
  肠道传染病共同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昆虫传播  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吐泻大量米汤样排泄物、严重失水、肌肉痉挛及尿闭为特征,多因休克、尿毒症及酸中毒死亡。
  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患者开始感觉疲倦、无力,不思饮食,常有肚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接着就发高烧,约二周左右才逐渐退烧。发病的第二周,病人身上还会出现一些淡红色疹子,脾脏会肿大。病重者还可能有神志不清烦燥不安,说胡话等症状,后期还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并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惊厥、昏迷、休克。全年发病,以夏、秋两季最多见。
  肝炎  是由肝炎病毒引进的。病初起时,病人觉得浑身无力,厌食,特别不愿吃油腻的东西,常感恶心、腹泻,右上腹痛,有的患者还出现发烧,眼球发黄,小便也黄得似浓茶,若眼球皮肤发黄的叫"黄胆型肝炎",如皮肤、眼球不发黄,为"无黄胆型肝炎"。
  脊髓灰质炎  又叫小儿麻痹症,半岁至5岁的小孩容易得病。症状多为发病很急,突然发烧,精神不好,很象感冒,烧三、四天后自动退烧,但过一至五天又发烧,第二次发烧两、三天后可能发生腿或胳臂不能动的现象,完全瘫软无力,所以叫"小儿麻痹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  感染性腹泻O157:H7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食源性疾病,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人群对病原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力。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中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其中以出血性肠炎最常见。典型的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先期水样便,1~2天后出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鲜血样便或血便相混,低烧或不发烧,潜伏期为3~4天,可长达8天,短至1天。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细菌性食物中毒  凡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性胃肠炎和其他症状,称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暴发、易集体发病。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严重可失水和致中毒症。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1.吃熟食:病菌对高温抵抗力弱,只要加温煮熟就能全部杀灭;不吃生的、半生和腌制的海、水产品;隔餐、隔夜食品要重新加热煮透。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洗水果、洗蔬菜和其他食品。
  3.洗净手:食前便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a.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
  b.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c.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d.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e.购买易生虫的蔬菜应注意鲜嫩无虫眼,留意是否使用了农药,摘去黄叶后应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上,中间换水2~3次,然后再烹调。
  f、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g、最好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h、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i、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j、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 -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2、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3、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组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4、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5、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6、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该病尚未特殊的预防方法,但是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开窗、晒衣被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②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逛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③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④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逆免人畜洗合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的直接传播。
      7、正确洗手的方法
  第一步: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第二步: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第三步: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第四步: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第五步: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健健康康过大年”主题月——健康宣传知识四